我有話要說—缺工潮來襲,庇護工場的經營現況與挑戰
期數 : 雙月刊184期
文/事業處 溫德風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勞動力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僅僅代表了人口數量,還代表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勞動生產力和技能水平。一個國家的勞動力水平高,意味著該國具有更強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
因此,各國政府都非常關注勞動力的發展和管理,通過政策和措施來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數量,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2050年的台灣所要面臨的挑戰,除了淨零的永續能源問題外,總人口數跌破2000萬人下,同時意味著勞動力人口將減少近500萬人。嚴重的少子化現象將隨著世代傳遞,根本性的影響著台灣人口結構,而隨之衍生的還有教育問題、社會公平正義……等共伴效應,著實將台灣拉進深不可測的缺工大漩渦中。
因應缺工所帶來的影響,近期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透過自動化、人工智慧、各式機器人與物聯網,皆能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取代部分產業人力。但這會讓缺工的現象就此根除嗎?也許在部分強調人的產業中,AI還是無法完全替缺工解套。
- 障礙者就業需求增加,但庇護工場無缺額,且社福團體無開辦意願
在社會中,障礙者的存在是自然不可逃避的,而部分障礙者也有工作的能力和需求,因此,庇護就業在台灣身障就業服務環節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政府資料統計,110年15歲以上障礙者就業率約占21%,而這個比例多年來並未有太多的變化。112年第一季全國身心障礙者人數為1,195,180人,以此估算勞動力約為250,988人。而全台167間庇護工場約2140名庇護員工,占千分之8身障勞動力人口。在受到少子化、高齡化衝擊,一般就業率無法提升、障礙就業人數持續釋出的情形下,障礙就業人數持續釋出的情形下,庇護工場及被視為解決庇護工場缺額不足的小作所需求日益增加。
- 就業服務員受法令限制且多年薪資不漲,相關科系有資格者無從事意願
相較於小作所更貼近就業的庇護工場,本應透過轉銜增加流動外,新設立庇護工場亦是解決需求的解套方式。惟多數庇護工場在既有的定位問題下,導致轉銜、開辦意願未有顯著績效。同時庇護工場必要的專業人力卻也面臨了大環境下的缺工潮,而有別一般職缺的缺工可能來自於就業選擇、就業意願等因素,庇護工場專業人力「就業服務員」還額外受到《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遴用及培訓準則》的法規框架,限制須具備相關科系增加進入的門檻。
回溯該準則在97年發布的時光背景,為確保專業服務的品質及保障相關科系就業的前提下所設置,但15年過去了,整體就業環境與人口結構早已變遷,該準則與薪資水平卻未與時俱進的修正,導致本想要保障就業的相關科系畢業生轉向薪資待遇與發展更加明確的社會安全網、長照等熱門服務領域,而非本科系想要進入該領域者卻因80小時職前訓練課程開辦頻率與名額過低情形下,無法取得相關資格。在相關科系與非相關科系人力來源都遇到困境下,導致庇護工場長期人力不足,嚴重影響單位的運作與服務品質。
- 心路庇護工場以轉銜為服務最終目標
然而,心路在這波缺工潮中仍堅守著服務的理念,以確保品質為優先,積極安排在職訓和外派訓練提升自聘人力的專業知能,同時也爭取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之機會,盼能針對缺工現象有所具體修正與作為,如增加課程的開辦頻率、人事補助的提升、相關科系的放寬等。在品質與營運得以維持下,我們也持續以轉銜為服務最終目標,安排職場觀摩、職場試作,並透過個案、家屬、職重及庇護工場的四方轉銜會議,進行溝通協調。在今年上半年即協助7名庇護員工順利轉銜,整體轉銜率達5%,遠超過政府所設定之目標。
我們深信危機就是轉機,秉持不變的理念與精神,將會是危機中得以永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