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點滴】我們曾經點過一盞燈 記萬芳早療的溫柔年代
期數 : 雙月刊196期
文 / 公共事務部 林玉娟
「這是我人生中最溫暖的一段旅程,也是永遠放在心上的記憶。」——前萬芳發展中心主任 侯富桂
在社會資源仍匱乏、對特殊需求理解尚待成熟的年代,成立於1996年萬芳發展中心早療組(以下簡稱:萬芳早療),悄然成為無數家庭的避風港。對曾在此服務的心路人而言,那段時光,是一趟雖艱辛卻無比溫暖的旅程。
前萬芳早療主任侯富桂回憶:二十多年前她剛加入心路時,許多幼托機構尚未準備好帶領特殊需求孩子的能力;面對如潮湧般的服務需求,萬芳早療在壓力中摸索前行,逐步建立起團隊默契與專業服務。其中,率先承接幼托園所「巡迴輔導服務」,堪稱開風氣之先。
與此同時,萬芳早療也不斷思索,如何將教學、療育與復健有機整合,以因應身心障礙幼兒的多元需求。富桂分享,早在二十多年前心路便率先聘用專職治療師,與教保老師攜手提供早療服務,開創了跨專業合作的先例。當時醫療體系的能量尚未齊備,萬芳早療甚至與萬芳醫院合作,讓中心服務的孩子能在中心直接刷健保卡接受復健,免去家長舟車奔波之苦。
需求推動服務進化,如今看來,萬芳早療的轉型,不只是服務量的提升,更是一場質的蛻變——從單一療育走向整合性服務;從帶孩子學習走向深入家庭情緒與關係的陪伴。富桂特別提到一個讓她至今難忘的活動:畢業宿營。她形容:「這不只是一場活動,更像是一場給家庭的溫柔告別——讓孩子們帶著祝福,啟程前往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那一夜,孩子們第一次離開家過夜,家長則在信任中學習放手。富桂感性地說:「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們未來能不能繼續上學、拿到畢業證書、參加畢業旅行?但我們可以確保他們在萬芳的日子裡,都是開心的、難忘的。」
富桂說,在那樣的歲月裡,有太多令人動容的畫面。「一位小提琴老師爸爸,育有雙胞胎自閉症孩子,總在中心活動中無償演奏,用音樂安撫人心,也在家長聚會時鼓勵同行的爸媽。」萬芳牆上沒有獎牌獎狀,卻滿載著一段段「小勝利」的回憶。她記得,有個遲遲無法在外如廁的孩子,在老師們日復一日的引導下,終於有一天「尿出來了」,整個辦公室瞬間響起歡呼。「像這樣的『小勝利』、這樣的『喜悅』,我們總會用力放大。」她笑著說。而這些故事,讓富桂深信,萬芳早療對家庭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再孤單。」
隨著早療政策與人口結構的變化,萬芳早療在 2025 年溫柔地畫下休止符。然而,這段歲月所播下的種子,早已在台灣各地生根、發芽。未來,原本承載著孩子笑聲與成長足跡的空間,將化身為萬芳發展中心成人服務對象的樂活與復健天地,讓成人障礙者能在更寬敞、舒適且功能完善的環境中,迎向老化的挑戰,持續獲得照顧與支持。
萬芳早療,也許是一段旅程的終點,但心路人心中的那盞燈,仍在發亮,持續照亮更多家庭的路。
侯富桂(圖右)手拿畢業紀念冊與孩子開心合照。
萬芳早療工作團隊。
萬芳早療組與服務家庭一同參與齊步走活動。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帶著勇氣繼續前行。